苏轼三则寓言故事,三种人生智慧,百读不厌!

2023-8-5 14:44| 发布者: ukf3l1t781e6o6| 查看: 1637| 评论: 4

这里是默认签名
林语堂说:“苏东坡是不可无一,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。”
苏轼的一生坎坷而又壮阔,他走过山川湖海,见过大漠孤烟,笑过王侯将相,尝过苦乐悲欢。
他的诗词里,有细碎的生活美好,有笑对坎坷的云淡风轻。苏轼以其独有的豁达和洒脱情怀,抚慰和激励着后人,不少人从他的诗篇中,悟出了生活之道。
人们不知道的是,苏轼还是一个寓言大师,他的一生留下了百余篇经典寓言故事。
今天为大家优选苏轼的3则经典寓言故事,篇幅虽短,但涵义深刻,悟懂受益无穷。



《富人之子》

齐有富人,家累千金。其二子甚愚,其父又不教之。
一日,艾子谓其父曰:“君之子虽美,而不通世务,他日曷能克其家?”
父怒曰:“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,岂有不通世务者耶?”
艾子曰:“不须试之他,但问君之子,所食者米,从何来?若知之,吾当妄言之罪。”
父遂呼其子问之。
其子嘻然笑曰:“吾岂不知此也?每以布囊取来。”
其父愀然改容曰:“子之愚甚也!彼米不是田中来?”
艾子曰:“非其父不生其子。”
意译:齐国有一富人,生了两个儿子,这两个孩子十分愚钝,他的父亲也不管教他们。
一天,艾子对富人说:你的两个孩子虽好,但不通世事,无法继承家业。
富人很生气,不认同艾子的说法。艾子提出一个测试方法,问孩子米从哪里来?
富人当即叫来孩子,问了这个问题。
孩子笑着回答:我怎么会不知道呢?米当然是从布囊中取来的。
富人生气说:你太笨了,米不应该是从田里长出来的吗?
艾子说:有其父必有其子。



感悟:人的一生,都在为认知买单。
每个人生下来,都是一张白纸。此后,我们在父母的养育、老师的教导下,慢慢摸索这个世界。
在长大过程中,我们的学识、经历和经验会形成一个茧房。此后我们所有的认知、判断都会局限在这个茧房中,并且还会想当然认定真相就是如此。
但其实,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些因素,而产生某方面的认知偏差。正如认定米从米缸里来的这个小孩。
孔子云:夏虫不可语冰。
夏虫的生命周期只有夏天这几个月,你跟他谈论冰,它不会理解,反而会下意识反驳。
这是因为它思想短浅,逃不出自己的思想牢笼。
真正的智者,面对新事物的出现,会主动打破思维的禁锢,多角度看待生活。会自省、自我批判,更大角度去理解、尊重他人。
这就是所谓的人间清醒。
《小儿不畏虎》

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。
虎自山上驰来,妇人仓皇沉水避之。
二小儿戏沙上自若。虎熟视久之,至以首抵触,庶几其一就惧;而儿痴,竟不知。虎亦寻卒去。
噫,虎之食人,先被之以威,而不惧之人,威亦无所施欤!
意译:有一妇人带着两小儿在河边洗衣服。
一老虎从山上跑下来,妇人吓得立马跳进水里躲避。两个小孩却旁若无人继续玩沙子。
老虎过来看了一会,用头触碰他们,想让小孩害怕。可小孩太天真,一点也不怕。
不一会老虎走了。
唉,原来老虎吃人先是用威势吓人,如果遇到不害怕的人,它的威势也就无法施展了。



感悟:有道是: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小儿没有见过老虎吃人,不知道老虎的厉害,自然不怕。老虎见惯了仓皇逃窜的众人,遇到泰然自若的小孩,反倒自生了几分胆怯,犹豫离开。
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,经历得越多,见识得越多,越发瞻前顾后,思虑过多。如此一来,反倒畏首畏尾,束缚了自己的手脚。
这个时候,我们恰恰需要年轻时的那一点莽撞,无所畏惧的勇气。
面对艰难挫折时,既要有长远的目光,也要有迎难而上的闯劲。方寸之间,进退自如,审时度势,谋划未来。
河豚发怒

河之鱼,有豚其名者,游于桥间,而触其柱,不知远去。
怒其柱之触己也,则张颊植鬣,怒腹而浮于水,久之莫动。
飞鸢过而攫之,磔其腹 而食之。
意译:河里有一种鱼叫河豚,喜欢在桥底柱子间游戏。
有一天不小心碰到了桥柱,就怒气冲冲,再也不肯远去。它张开两腮,竖起鱼鳍,吸气鼓起肚子,飘在水面,很久都不动。
这时,老鹰飞下,伸出利爪,抓破了他圆鼓鼓的肚子,吃了它。
感悟:人生到最后,拼的就是情绪管理。
作家张嘉佳说:“满世界都是陷阱,愤怒会带你走进最坏的结果。
生活中有太多人因为无法掌控情绪,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


过度的情绪不仅会伤害身边人,也会伤害自己。持续地沉溺在坏情绪中,买单的终将是我们自己的身体。
往后余生,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。任凭外面风高浪急,也自岿然不动,游刃有余。
顺境逆境,境随心转,态度一变,结果自然随之转变。
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人生,要做管控情绪的主人,愿你能管理好情绪,摆渡好人生,优雅从容过今生。
3则寓言故事,3种人生智慧,这都是苏轼大起大落,涅槃重生后,总结出的人生哲学。
将来在迷茫焦躁时,不妨读读这几则故事,有助于我们扫除烦恼,找到出路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<hr>
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品读诗词歌赋”
作者:向小园
编辑:以凡
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】
这里是默认签名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上一篇:寓言故事两则

下一篇:寓言故事

sitemap.txt | sitemap.xml | sitemap.html 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彩虹邦人脉系统 ( 皖ICP备2021012059号 )

GMT+8, 2024-4-28 07:44 , Processed in 0.184286 second(s), 58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